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2020年平安薊門志愿團隊培訓啟動儀式暨研究生新生生活委員網絡安全知識講座舉辦
來源: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時間:2021-01-06 11:18:23
為全面做好平安校園建設,加強平安志愿者培,2020年12月9日,我校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和信息化建設辦公室聯合舉辦2020年平安薊門志愿團隊培訓啟動儀式暨研究生新生生活委員網絡安全知識講座。講座邀請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技術總監(jiān)王永琦老師為法大研究生做關于“網絡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及防范措施”主題講座。研究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張永然出席活動并主持講座。
王老師近一步從網絡安全形勢及事件案例、高校學生遭網絡詐騙案例、個人安全意識建議三方面展開了介紹。
首先,老師以南京郵電大學徐玉玉的案例說明網絡安全意識的重要性,網絡安全如果不重視便會上升到人身安全問題,最終傷害自己與家人,讓人惋惜。王老師從暗網的數據販賣、頁面篡改、數據篡改、電子屏篡改、網站癱瘓等方面介紹了現在網絡存在的潛在問題。王老師指出,許多相關安全部門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網絡安全不再僅僅停留在4G、5G上,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任何物體都可能成為網絡問題的載體,因此同學們應當更加防范注意。
其次,王老師從兼職刷單、網上購物、冒充熟人詐騙、補助救助詐騙、釣魚網站詐騙、網上中獎詐騙、利用網絡訂購機票火車票、學術論文造假、利用各種資格與等級考試、進行詐騙等方面介紹了許多高校學生遭受網絡詐騙的眾多案例,這些案例大多都是犯罪分子利用學生迫切的心理,先建立初步信任,再一步一步引導,以假亂真,讓學生難以辨別,最終使學生落入圈套,騙取學生錢財。王老師提到,“雖然有些案例看起來很不可思議、難以置信,但是一旦陷入騙子設置的情境中,其實是非常難以分辨的,非常容易被騙”。因此,同學們不能放松警惕,應當提高防范意識。
最后,王老師對提高個人安全意識提出了幾點建議。一、口令安全,如果在眾多網站使用同一口令,會增加信息泄露的風險;應當建立三層口令,包括一般上網口令,工作用電腦、信息系統、郵件口令,銀行卡等敏感口令,使用長度+復雜度,同時避免使用個人信息用于密碼;二、電腦安全,防病毒,定期更新漏洞補?。蝗?、郵件安全,設置郵件賬號口令,對不明的郵件鏈接慎重點開;四、上網安全,注意識別釣魚網站,文件下載時識別文件來源并進行文件殺毒,注意搜索引擎安全;五、無線安全,關注無線網絡配置類型,不要隨便接入公共場所wifi,盡量不要使用wifi萬能鑰匙;六、手機及APP安全,手機不root不破解,從正常渠道下載APP,手機失竊時應當立刻聯系運營商將SIM卡掛失并鎖定,修改手機中綁定的銀行卡密碼,修改手機中具有支付功能的APP密碼;七、綜合防范意識,不泄露個人信息,不輕信陌生電話,不點擊不明鏈接。
王永琦老師為講座做了精彩總結,信息化時代,付款鏈接、網站、二維碼、APP等等電子產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犯罪詐騙分子更加難以察覺與追蹤。如果我們是信息掌握者,我們應當堅守法律法規(guī)底線,履行網絡運營者和公民的個人安全義務;如果我們是信息使用者,提高個人意識,不“因小失大”,無“僥幸心理”。
講座后,許多同學也積極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李夢璐同學說:“王老師用貼近生活的例子,給我們講了如何預防網絡詐騙防止數據泄露,目前網絡與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網絡詐騙的手段也層出不窮。所以我們在處理涉及數據隱私的問題時更應該保持警惕,遇到真假難辨的情況要及時報警咨詢,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輕信他人。防范網絡詐騙,促進社會和諧,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在聽完今天的講座后,我也要把所學到的知識傳遞給班級的同學和自己的家人,讓大家都能遠離電信詐騙。”
刑事司法學院2020級刑法學專業(yè)的張岑沁同學以自己在基層法院實習的親身感受為例,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該同學實習期間層接觸過法院某個指定管轄的案例,即八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通過在微博上宣揚大麥網的虛假買票途徑,正是利用了部分高校學生經濟水平較低,卻希望追求高消費的心理進行詐騙。因此作為大學生,應當增強對于網絡安全詐騙的防范意識,重視辨別網絡鏈接,識別網上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法學院法與經濟學專業(yè)2020級張津鋮同學說:在互聯網技術進入爆炸式發(fā)展的當下,網絡信息安全已經在不覺間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大到國家安全,小至生活日常,都存在著需要我們注意的風險。通過本次講座,我們近距離地了解到網絡黑客的操作手段,電子詐騙的陷阱本質,信息泄露的背后原理,愈發(fā)明白提升網絡安全防范能力的重要性。作為法科學子的我們,更應樹立網絡安全意識,以我所學服務社會,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方針,讓法律規(guī)范跟上技術的步伐?!?/p>
最后講座在師生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