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成立于2008年7月,其前身是2002年6月成立的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
學院設有新聞學本科專業(yè),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招收法制新聞、傳播法、新聞媒介管理、文化傳播、商業(yè)傳播五個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學院還擁有法學理論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法制新聞、傳播法方向。是中宣部重點聯(lián)系的十所新聞院校之一。
學院下設新聞學、傳播學兩個專業(yè),新聞學、傳播學、網(wǎng)絡與新媒體三個研究所,一個新媒體實驗室,另設有六個非在編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法制新聞研究中心、傳媒與文化產(chǎn)業(yè)研究中心、傳播法研究中心、法治傳播研究中心、政法宣傳與輿情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民意研究中心。學院現(xiàn)有專職教師3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學院另有兼職教授38人。
2013年8月,學院主持成立我國首家新聞傳播與新聞法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黃進校長擔任首屆理事會理事長,新華社音視頻部副主任陸小華任首屆學術委員會主席。學院依托該中心,努力構建新聞傳播與新聞法制高端學術研究基地、高端人才培養(yǎng)基地、高端新聞與法制傳播平臺。
2014年4月,光明日報社與中國政法大學合作共建“光明新聞傳播學院”,這是全國首家中央媒體與高校共建的新聞傳播學院,旨在培養(yǎng)具備法學素養(yǎng)、能夠適應未來媒體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多媒體綜合傳播需要的高層次專門人才。2014年10月,光明日報社與中國政法大學合作共建“明政智庫”,旨在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學院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注重實習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與全國各類“標志性媒體”建立了廣泛聯(lián)系,現(xiàn)已建成包括光明日報社、法制日報社、檢察日報社、正義網(wǎng)等在內(nèi)的實習實踐教學基地20余家。每年定期安排新聞學專業(yè)的本科生赴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30余家單位進行實習,取得了豐碩成果。學院先后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及各類橫向委托課題80余項,此外,學院先后成功組織了“采訪北京最帥交警孟昆玉”、“尋訪民警左利軍”等一系列暑期社會活動,在社會上贏得廣泛好評。
學院設有“胡愈之獎學金”、“楊西光助教金”、“光明網(wǎng)新傳媒研究獎”、“英堂獎學金”,表彰好學尚思的優(yōu)秀學子,獎助潛心教學科研的優(yōu)秀教師。
學院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西北大學、堪薩斯大學、北卡大學、東卡大學、俄克拉荷馬大學、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日本明治學院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浸會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系。
答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還是有用的。學員報考政法大學在職研究生課程學習,上課內(nèi)容和師資與全日制研究生是一樣的,是按照國家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向進行的。學員參加研修班課程學習都是由院校的知名教授、碩導、博導進行授課的,可以提升專業(yè)知識和工作技能。
答中國政法大學同等學力在職研修班要求有大專學歷就可參加報名,在職申碩考試需具有大學本科學歷且獲得學士學位,累積工作經(jīng)驗三年以上才可以申請碩士學位。如果沒有學士學位,那就需要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參加申碩考試。通過后還需要通過論文答辯,就可以獲得碩士學位證書。
答中國政法大學心理學在職研究生招生類型為同等學力,免試入學,有犯罪心理學、基礎心理學,心理學三個招生方向,師資力量雄厚,是非常不錯的。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