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學力申碩學位服介紹及樣式
來源:學位網(wǎng)
時間:2024-08-08 16:07:51
為進一步完善我國學位制度和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根據(jù)學位授予單位的實際情況和要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制定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學位服,向學位授予單位推薦使用。1994年5月1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fā)了《關于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學位辦〔1994〕22號)及其附件《學位服簡樣》和《學位服著裝規(guī)范》,對學位服的簡樣及學位服著裝規(guī)范給予明確規(guī)定。
一、學位服的來由
學位服飾的起源要追溯到12世紀,那時正在形成大學。學者的日常服飾與牧師的服飾相同。中世紀的學者幾乎沒有等級之分。他們都立特定的誓約和可能被剃度。
在英格蘭亨利八世時代,牛津和劍橋首先開始規(guī)范了有明確定義的學位服飾并且使它成為大學所嚴格管理的大事。自1636年哈佛大學成立后,大學禮服開始在美國流行。相比較而言,美國的大學管理機構確定了明確的所有大學都須遵照的學位服規(guī)范體系,出臺了一部關于學位服飾的法規(guī)。
本世紀初,國外的學位服已分成兩派:一派以歐洲的意大利、英國為代表,即所謂的“歐派”;一派以美國為代表,即所謂的“美派”,也有稱其為“新派”。最初,學位服是西方耶穌會、天主教會傳教士在中國興辦教會學校的附帶物。
中國的學位服出現(xiàn)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或更早一些。隨著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不斷發(fā)展,中國建立了適合于中國高等教育的學位制度。同時,與之相匹配的學位服飾也提到了日程安排上來。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fā)布了《關于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開始確立中國學位服的規(guī)范體系。
二、學位服的用途和使用場合(國務院學位辦制定)
學位服僅限于學位獲得者、攻讀學位者及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導師)在學位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畢業(yè)典禮及校(院、所)慶、慶典等場合穿著使用,不準濫用。
三、學位服規(guī)范(國務院學位辦制定)
學位服分為: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四種,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一)學位帽
學位帽為方型黑色。
(二)流蘇
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色,學士學位帽流蘇為黑色,校(導師)長帽流蘇為黃色。
流蘇系掛在帽頂?shù)拿苯Y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后,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狀。
(三)學位袍、
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學士學位袍為黑色,校(導師)長袍為紅、黑兩色。
(四)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y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
(五)附屬著裝
內衣:應著白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扎領結。
褲子: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色褲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上一篇:同等學力申碩學位授予儀式介紹
下一篇:同等學力申碩考試科目有哪些?